一、 現金回饋上限:看懂規則才不會賺了回饋賠了權益
現金回饋不是「無限刷、無限拿」,銀行一定會設定一個天花板,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 每月上限:最常見的類型。
* 例子:A卡標榜國內消費2%現金回饋,每月回饋上限300元。
* 這代表什麼?你當月刷到$15,000元(300 / 0.02)後,超過的金額就沒有回饋或只剩很低(如0.3%)的回饋。
* 建議:如果你每月消費金額會超過這個「天花板」,就要考慮搭配其他卡片。
- 每年上限:通常出現在高回饋率的特定通路卡。
* 例子:B卡指定網購5%回饋,每年回饋上限1,000元。
* 這代表什麼?你一年在網購通路刷$20,000元(1,000 / 0.05)後,該年度就不再享有5%優惠。
- 級距上限:刷越多,不同級距的回饋率不同。
* 例子:C卡當月消費滿1萬元享1%,滿3萬元享2%。
* 這代表什麼:你需要精算自己的消費力,看看在哪個級距最划算。
小提醒:很多高回饋卡會排除「保費、稅款、儲值交易」等,務必詳閱官網的「活動注意事項」。
二、 開卡條件:辦卡前先確認自己達不達標
銀行為了吸引特定客群,會設定一些開卡禮或首刷禮,常見條件如下:
- 新戶定義:過去六個月或一年內未曾持有該銀行任何一張信用卡。
* 最重要的一點!最好的開卡禮幾乎都是給「新戶」,辦卡前務必確認自己的資格。
- 首刷禮門檻:核卡後特定時間內(如30-45天)需刷滿指定金額。
* 例子:核卡後30天內一般消費累積滿8,888元,送品牌行李箱。
* 建議:評估自己是否能在期限內「自然消費」達到門檻,不要為了禮物而硬刷。
- 財力證明:這是核卡與決定額度的關鍵。
* 必備:最近一個月的薪資轉帳紀錄或扣繳憑單。
* 加分項:定期存款、基金投資對帳單、不動產權狀等,有助於提高核卡機率與信用額度。
- 年齡與信用:須年滿20歲,且信用紀錄正常(無遲繳、預借現金等不良紀錄)。
三、 換卡建議:你的消費習慣決定你該用哪張卡
與其死守一張卡,不如根據你的消費主力來「配卡」,讓回饋最大化。
情況1:你是「網購族 & 外食族」
- 建議:選擇指定通路高回饋卡。
- 例子:可選擇提供蝦皮、momo、PChome等大型電商5%以上回饋的卡片,並搭配行動支付(如LINE Pay、街口支付)在實體店家消費也能享有高回饋。
情況2:你是「量販超市 & 加油常客」
- 建議:選擇通路聯名卡或認同卡。
- 例子:常去家樂福就辦家樂福聯名卡、常去全聯就辦PX Pay聯名卡,中油加油則可選擇提供加油金回饋的卡片。這些卡在特定通路回饋通常最直接、最優惠。
情況3:你「消費金額高,且通路分散」
- 建議:選擇無腦刷的高上限現金回饋卡。
- 例子:選擇一張國內外消費都有1.5%~2%且每月上限高(如1,500-2,000元)的「神卡」,簡單省事,不用記一堆通路規則。
情況4:你「每年有固定大額支出」(如稅款、保險)
- 建議:選擇分期零利率優惠多的銀行卡片,或是雖然回饋低但能折抵這些大額帳單的卡片,減輕一次付清的壓力。
換卡行動清單
- 盤點消費:拿出過去三個月帳單,分析錢都花在哪裡(餐飲、交通、網購?)。
- 檢視現有卡片:你手上的卡,在這些消費通路回饋好嗎?有沒有被每月上限卡住?
- 尋找目標:根據你的消費分析,去各大銀行官網或比價網尋找更適合的卡片。
- 注意新戶資格:如果想辦的卡在別家銀行,記得確認自己是否為「新戶」,以拿到最好的開卡禮。
- 無痛換卡:辦好新卡並開卡後,別急著剪舊卡。先將舊卡綁定的定期扣款(如Netflix、Spotify)轉移到新卡,確認所有服務都已轉移成功,且舊卡帳單都繳清後,再進行剪卡,避免影響信用評分。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聰明用卡,把每一塊錢的回饋都賺好賺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