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報告 vs. 信用分數:傻傻分不清楚?
在開始分享心得前,先幫大家釐清一個最常見的 confusion(混淆點):
- 信用報告:就像你的「財務體檢表」。它是一份詳細的紀錄,上面列了你跟所有銀行往來的「黑歷史」。包括:
* 你辦了幾張信用卡、哪些是還在用的、哪些是已經停掉的。
* 你有哪些貸款(房貸、車貸、信貸),還欠多少錢。
* 每個月信用卡帳單有沒有全額繳清?有沒有只繳最低應繳金額?
* 最近三個月內,向幾家銀行新申請過信用卡或貸款(這叫「新業務查詢」,查太多次會扣分!)。
* 有沒有遲繳、欠款沒還,甚至變成呆帳的紀錄。
- 信用分數:就像是根據你的「財務體檢表」打出來的「學期總成績」。在我們市場,最主要的評分機構就是聯徵中心。它會把信用報告裡的各種資料,透過一個複雜的模型算出一個分數,範圍通常在 200 ~ 800 分。
* 650~800 分:算是優等生,跟銀行往來信用良好,辦卡、貸款的過件率很高,有機會拿到更好的利率或更高的額度。
* 500~650 分:算是普通班,可能有某些小瑕疵,銀行會審核得比較嚴格。
* 200~500 分:算是需要加強,信用狀況有比較明顯的問題,申請新的信用產品難度很高。
簡單說:信用報告是「明細」,信用分數是「總分」。
申請信用卡實戰心得分享
1. 如何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與分數?
你可以上 聯徵中心 的網站申請,有收費的也有免費的:
- 個人線上查閱信用報告:這個是免費的,每年可以查一次。但它只給你看「信用報告」,不會顯示你的具體信用分數。適合只想確認報告內容有無錯誤的人。
- 個人線上查閱信用評分:這個是收費的,每次價格大約是 100 元新台幣。你會看到你的信用分數,以及聯徵中心給你的評等等級(例如:相對低、中等、相對高),還會附上簡單的報告讓你對照。
心得:如果你從來沒查過,建議先申請一次「付費的」來看,這樣才能同時掌握「報告」和「分數」,全面了解自己的狀況。
2. 信用分數如何影響你辦卡?
- 過件與否:分數太低,銀行直接打槍,連討論的空間都沒有。
- 核卡額度:分數高,銀行覺得你信用好,給的額度通常也比較阿莎力。你可能月薪 5 萬,但因為信用良好,銀行就給你 20 萬的額度。
- 特殊卡別:想辦頂級卡、飛行卡或高回饋的神卡?銀行對分數的要求會更嚴格,沒個 700 分以上,很難說服理專幫你送件。
3. 市場上常見的「養信用」技巧與迷思
【DOs - 這樣做會加分】
- 信用卡全額繳清: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點!每個月都乖乖把帳單金額全部繳清,不要只繳最低應繳,這能證明你有良好的還款習慣。
- 持有穩定使用的信用卡:擁有一張用了好幾年、紀錄良好的「元老級」信用卡,對分數很有幫助。它代表你長期的信用穩定。
- 負債比例低:你的信用卡循環金額、貸款餘額,相對於你的總收入或總信用額度,比例越低越好。
【DON'Ts - 地雷不要踩】
- 遲繳:只要遲繳一次,紀錄就會跟著你一年,對分數傷害很大。
- 預借現金:這行為在銀行眼中是「你很缺錢」的強烈訊號,一用分數馬上大跌。
- 同時送件多家銀行:短時間內向好幾家銀行申請信用卡,聯徵報告上會留下一堆「新業務查詢」紀錄,銀行會覺得你非常急切地在擴張信用,風險很高,會大幅扣分。
- 持有太多張卡卻不用:辦了一堆「殭屍卡」(開了戶但不用),銀行會覺得你只是貪圖辦卡禮,並非真的有消費需求,管理上也可能有風險。
- 使用分期付款:雖然方便,但會讓你的「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變高,增加你的「信用使用率」,可能會讓分數暫時性微幅下降。
市場現況與個人心得總結
在我們本土市場,銀行對於信用風險的控管越來越嚴格。以前可能隨便辦都過,現在沒有個 600 分以上,想辦一張有點份量的卡都很難。
我的親身經歷:
幾年前為了衝刺哩程,短時間內辦了三四張航空卡,結果分數從 750 幾掉到 600 出頭。後來想辦一張頂級卡就被婉拒了,理專很直接地說:「先生,您最近的聯徵查詢有點多喔,分數也不太漂亮。」這才讓我驚覺事態嚴重。
後來我乖乖地把不用的卡停掉,固定使用一兩張主力卡,並且絕對全額繳清,持續了大概一年半,分數才慢慢爬回 700 分以上的水準。
給大家的建議:
- 把信用當資產管理:你的信用分數就是一項無形的資產,需要長期、穩定地經營。
- 量力而為:不要盲目辦卡,根據自己的消費習慣持有 2~3 張功能互補的卡就非常夠用了。
- 定期檢視:每年花個 100 元,檢查一下自己的信用分數與報告,確保沒有被盜用或登錄錯誤。
- 現金流為王:永遠記得「全額繳清」是維持良好信用的不二法門。
總而言之,在這個市場玩信用卡,信用分數就是你的遊戲等級。等級不夠,好裝備(高回饋卡、高額度)你連撿都撿不到。好好養信用,才能讓你在跟銀行往來時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