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一:現金回饋%數怎麼算才真正「高」?
很多人只看銀行廣告的「最高XX%」就辦卡,但魔鬼藏在細節裡。要判斷是否真的划算,請跟著以下步驟計算:
1. 區分「級距回饋」與「通路加碼」
- 級距回饋:根據你「當月」的總消費金額,決定回饋%數。
* 計算範例:A卡公告「每月消費滿NT$10,000,享2%回饋;未滿則1%」。
* 你當月刷了NT$15,000,回饋就是 NT$15,000 x 2% = NT$300。
* 小提醒:這類卡片適合每月消費穩定且能達到門檻的人。
- 通路加碼:在特定商家(如超商、加油站、網購)消費才有高回饋。
* 計算範例:B卡公告「一般消費1%,網購5%」。
* 你當月一般消費NT$8,000,網購NT$7,000。
* 回饋 = (NT$8,000 x 1%) + (NT$7,000 x 5%) = NT$80 + NT$350 = NT$430。
* 小提醒:這類卡片適合消費集中在特定通路的人。要評估自己的消費習慣,才能讓回饋%數極大化。
2. 認清「回饋上限」與「排除項目」
這是現金回饋縮水的最大關鍵!
- 回饋上限:銀行通常會設定每月/每期回饋金額的上限。
* 計算範例:C卡公告「網購5%,每月回饋上限NT$300」。
* 這代表你當月網購刷超過 NT$6,000 (因為 NT$6,000 x 5% = NT$300) 之後,多刷的部分就只剩下基本回饋或沒有回饋。超過NT$6,000後的消費,對你來說這張卡的「有效回饋%數」就下降了。
- 排除項目:信用卡帳單上有些消費「不算」在現金回饋內,例如:預借現金、繳稅、繳保費、公用事業費(水電瓦斯)、特定超商小額支付等。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
結論: 與其追求「最高%數」,不如計算你「實際能拿到」的回饋%數。公式如下:
(預估可獲得的總回饋金額 ÷ 預估總消費金額)x 100% = 你的實際回饋%數
主題二:優惠代碼/促銷代碼怎麼用最賺?
在台灣,我們通常稱之為「折扣碼」、「促銷碼」或「優惠代碼」。在使用信用卡網購時,結合優惠代碼能讓你省上加省。
1. 哪裡找優惠代碼?
- 銀行官方App/網站:很多銀行會在自家的信用卡優惠專區,提供合作電商的專屬折扣碼。
- 大型電商平台:如momo、PChome、蝦皮購物等,經常在節慶(如雙11、618)推出全站或店家折扣碼。
- Line官方帳號:訂閱你常用品牌的Line官方帳號,常會收到限時、專屬的優惠代碼。
- 比價網與社群:如「夠麻吉」、「愛批啦」等社團,網友常會分享最新、好用的折扣碼。
2. 使用技巧與注意事項
- 疊加藝術:確認優惠代碼能否與信用卡本身的回饋(如網購5%)「疊加」。通常可以!這意味著你先用折扣碼折抵了商品價格,再用信用卡付「折抵後的金額」,並同時享有信用卡的現金回饋。
* 情境範例:你想在蝦皮買一個NT$2,000的商品。
1. 先輸入蝦皮的「SPT200」折扣碼,現折NT$200。
2. 實際付款金額為 NT$1,800。
3. 使用有蝦皮5%回饋的信用卡支付NT$1,800。
4. 最終成本 = NT$1,800 - (NT$1,800 x 5%) = NT$1,710。
5. 總共省下了 NT$2,000 - NT$1,710 = NT$290。
- 期限與限制:優惠代碼幾乎都有使用期限,並可能限定商品、滿額才能使用,務必看清楚規則。
- 排除項目:有些超殺的優惠代碼(如骨折價)可能會排除信用卡回饋,下單前最好再確認一下活動條款。
總結建議
- 挑卡策略:分析你每個月在「網購」、「超商」、「外食」等主要通路的消費金額,選擇在這些通路有穩定加碼、且回饋上限符合你消費力的卡片。
- 省錢組合技:網購時,養成「先找優惠代碼 → 再用高回饋信用卡結帳」的習慣,這才是本土市場最聰明的消費方式。
- 留意官網活動:定期查看你持有信用卡的銀行官網,他們常與本土商家合作推出「登錄活動」,滿額再送刷卡金或百貨禮券,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現金回饋。
希望這份攻略能幫助您精打細算,把每一塊錢都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