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新選擇:Apple Pay & Google Pay
在本地,使用 Apple Pay 或 Google Pay 進行「嗶」支付已經非常普遍,它讓您出門不必再帶實體錢包,只需一支手機或手錶就能輕鬆付款。
🍎 Apple Pay 申請與使用條件
1. 支援的裝置:
- iPhone: iPhone 6 或後續機型(需更新至最新版 iOS)。
- Apple Watch: Series 1 或後續機型。
- iPad: 支援指紋或臉部辨識的 iPad 型號,可用於 App 內付款。
2. 支援的銀行與信用卡:
本地幾乎所有主要銀行發行的信用卡/Visa金融卡都支援 Apple Pay,例如:
- 國泰世華銀行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玉山銀行
- 台新銀行
- 富邦銀行
- 台北富邦銀行
- 永豐銀行
- ...等(建議直接至銀行官網查詢最新名單)
3. 申請/綁定流程:
- 開啟 iPhone 上的「錢包」App。
- 點擊右上角的「+」號。
- 選擇「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
- 依照指示掃描您的實體信用卡,或手動輸入卡號。
- 進行簡訊或電話驗證,完成發卡銀行的授權。
- 驗證成功後即可開始使用。
4. 安全性:
- 使用「Face ID」、「Touch ID」或「裝置密碼」進行交易驗證,安全性高。
- 實際卡號不會儲存在裝置或商家端,每筆交易都會使用一次性的「裝置帳號號碼」。
🤖 Google Pay 申請與使用條件
1. 支援的裝置與環境:
- Android 手機: 作業系統需為 Android 5.0 (Lollipop) 或以上版本,且具備 NFC 功能。
- 作業系統: 手機必須搭載「Google Play 服務」。
- 螢幕鎖定: 必須為手機設定螢幕鎖定(如指紋、圖形、PIN 碼)。
2. 支援的銀行與信用卡:
與 Apple Pay 類似,本地多數主流銀行的信用卡都支援 Google Pay,但支援的銀行名單可能與 Apple Pay 略有不同,常見的有:
- 國泰世華銀行
- 台新銀行
-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玉山銀行
- 聯邦銀行
- ...等(建議使用前至 Google Pay App 內查詢)
3. 申請/綁定流程:
- 在手機上下載並開啟「Google Pay」App。
- 登入您的 Google 帳戶。
- 點選「新增」>「付款方式」。
- 選擇「新增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
- 掃描卡片或手動輸入資料。
- 透過簡訊或電話完成發卡銀行的驗證。
4. 安全性:
- 同樣使用「代碼化」技術,不儲存真實卡號。
- 交易時需透過手機的螢幕鎖定(指紋、圖形等)進行授權。
💡 使用小提醒與在地市場特色
- 交易限額: 使用行動支付在實體商店消費,單筆金額超過新台幣 3,500 元(此金額可能變動,請以店家公告為準)時,可能需要另外輸入實體信用卡的預借現金密碼進行驗證。
- 普及度: 在本地市場,從超商(7-11、全家)、超市(全聯、家樂福)、百貨公司、到搭乘捷運(部分縣市)與Ubike,只要看到有支援「感應式刷卡」的刷卡機,幾乎都能使用 Apple Pay 或 Google Pay。
- 優惠活動: 許多銀行會針對綁定行動支付推出專屬回饋,例如在特定通路消費享 3%~10% 不等的現金回饋,建議多留意銀行公告,能省下不少錢。
💰 價格參考(以申請相關服務可能產生的費用為例)
- 信用卡年費: 大部分銀行提供首年免年費,次年通常需消費滿新台幣 12,000 元至 60,000 元不等才能減免。頂級卡年費可能從新台幣 3,600 元起跳。
- 掛失費: 信用卡掛失補發的費用約為新台幣 200 元。
- 裝置價格(非必需,但為使用前提):
* iPhone 15 系列:新台幣 29,900 元起。
* 支援 NFC 的 Android 手機:選擇眾多,從新台幣 5,000 元左右的入門機到 30,000 元以上的旗艦機皆有。
總結來說,在本土申請和使用 Apple Pay / Google Pay 非常方便,只要持有支援的裝置和本地主流銀行的信用卡,幾分鐘內就能完成綁定,享受更便捷、安全的支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