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金回饋上限怎麼挑?看懂規則不吃虧
現金回饋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權益之一,但「回饋上限」是關鍵,沒搞懂很容易就浪費了回饋。挑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看:
1. 認清「級距式上限」與「固定式上限」
- 級距式上限(越刷回饋越多):
* 例如:每月一般消費滿NT$10,000以內享3%回饋,超過NT$10,000的部分享1%回饋。
* 適合對象: 每月消費金額穩定,且能控制在較高回饋級距內的消費者。
- 固定式上限(回饋有天花板):
* 例如:每月一般消費享3%回饋,最高回饋NT$300(等於消費NT$10,000封頂)。
* 適合對象: 小資族、消費力中等的族群。這是市場最常見的類型。
2. 注意上限的「計算週期」
- 每月上限: 最常見,每個月歸零重新計算。好處是每個月都有機會拿滿,壞處是消費集中的月份可能很快就達到上限。
- 每期帳單上限: 與你的結帳週期綁定,概念與每月上限類似。
- 每年上限: 較少見,通常出現在高階卡,總回饋金額有一個年度天花板。
3. 推薦的挑選策略
- 小資族 / 日常消費族:
* 建議選擇「無上限」或「門檻低、容易達標」的卡片。例如:台新銀行@GOGO卡(綁定行動支付最高3.8%)、永豐銀行DAWHO卡(國內一般消費2%)、國泰世華銀行CUBE卡(依需求切換權益,部分方案享3%起)。
* 重點在於「回饋%數」x「上限金額」後,總回饋是否符合你的消費習慣。
- 高消費族:
* 除了看基本回饋,更要關注「級距式回饋」或「多張卡片搭配」。
* 例如:一張卡用於達到上限內的高回饋消費,另一張卡用於超過上限後的其他消費。
總結: 與其只看最高回饋%數,不如算算看「(你的月消費金額) x (回饋%)」是否會超過卡片的上限。如果會超過,就代表這張卡不適合你刷大額,需要另尋他卡。
二、信用卡附卡如何申請?一篇就懂
申請附卡非常簡單,可以讓家人(如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共享你的信用卡權益。
1. 誰可以申請附卡?
- 正卡持卡人: 必須是你本人,且信用卡帳戶正常。
- 附卡申請人: 通常限於正卡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或年滿15歲的子女(各銀行規定略有不同,但多以親屬為限)。年滿18歲才能申請的銀行也很多。
2. 申請附卡需要什麼文件?
- 正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附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申請書: 由正卡人填寫並簽名,上面需填寫附卡人的基本資料。
* 現在很多銀行在網路銀行或行動App裡都有「線上申請附卡」的功能,更為方便,直接登入後填寫資料即可。
3. 申請流程
- 臨櫃辦理: 帶齊上述文件,到發卡銀行的任何一家分行辦理。
- 線上申請: 登入你的網路銀行或行動銀行App,找到「信用卡服務」或「附卡申請」的選項,按照指示填寫附卡人資料並上傳所需文件影像檔。
- 電話申請: 有些銀行提供客服電話申請,客服人員會引導你完成步驟或寄送申請書給你。
4. 附卡注意事項
- 帳單合一: 附卡的所有消費都會合併到正卡人的同一張帳單裡,由正卡人負責繳款。
- 額度共享: 附卡的消費額度與正卡共享,正卡人可以設定附卡的消費上限。
- 權益共享: 附卡通常能享有與正卡相同的優惠,如現金回饋、機場貴賓室、機場接送等(但部分高階卡權益可能排除附卡,需事先確認)。
- 停用附卡: 正卡人有權隨時通知銀行停止附卡的使用權限。
小提醒: 申請前最好先上銀行的官方網站或打給客服確認最新的申請資格與所需文件,確保流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