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條件是選擇現金回饋卡時最重要的關鍵,直接關係到您最後實際能拿到多少回饋。簡單來說:
- 現金回饋上限:銀行願意「最多」給你多少好處。
- 最低消費門檻:你要「至少」花多少錢,才能啟動高回饋。
以下用市場上常見的卡別來詳細比較:
1. 現金回饋上限
這就像一個「回饋紅包」的金額上限,刷超過的部分,回饋率就會大幅降低或歸零。
【主要影響】
- 大額消費者的痛點:如果您單月消費力很高,很容易就「觸頂」,導致後續消費只能享受低回饋。
- 真實回饋率計算:必須把上限考慮進去,才能算出卡片真正的「平均回饋率」。
【市場常見類型】
- 無上限神卡
* 特色:刷多少就按比例回饋多少,沒有天花板。對消費力強或不想費心計算的人最方便。
* 例子:如滙豐現金回饋卡、富邦J卡(現金回饋版)等,標榜國內消費無上限。
* 注意:通常基礎回饋率不會是市場最高,但勝在穩定。
- 階梯式或低門檻上限
* 特色:提供很高的回饋率,但設有金額上限,常見落在 NT$300 ~ NT$1,000 之間。
* 例子:
* A卡:指定通路5%回饋,每月上限NT$300 (等於刷NT$6,000就觸頂)。
* B卡:一般消費2%回饋,每月上限NT$500 (等於刷NT$25,000就觸頂)。
* 策略:這類卡片適合作為「任務卡」,在達到上限後就換別張卡刷。
- 高門檻上限
* 特色:上限金額很高,例如NT$1,000以上,一般消費者不容易達到。
* 例子:適合每月穩定消費數萬元以上的家庭主戶或商務人士。
2. 最低消費門檻
這是你為了享受「高回饋率」必須先達到的「最低消費額」。沒達到門檻,通常就只能享有極低的基礎回饋(例如0.2%)。
【主要影響】
- 輕度消費者的陷阱:如果每月消費不穩定或金額不高,可能為了衝門檻而過度消費,結果反而沒賺到回饋。
- 消費習慣的考驗:門檻迫使您將大部分消費集中在同一張卡上。
【市場常見類型】
- 無門檻或低門檻
* 特色:刷一毛錢就開始享有高回饋,最無腦、最親民。
* 例子:許多「無腦刷」神卡都屬於此類,如上面提到的無上限卡種。
- 定額門檻
* 特色:需消費滿固定金額,才能啟動整個月的優惠。
* 例子:C卡規定「每月需刷滿NT$5,000,當月所有一般消費才享2%回饋」。如果只刷NT$4,999,可能就只有0.5%。
- 指定通路門檻
* 特色:門檻不限消費類型,但高回饋可能僅限於特定通路(如網購、外送)。
* 例子:D卡「當月一般消費滿NT$10,000,網購消費可享5%回饋」。
總結與選卡策略
| 特性 | 現金回饋上限 | 最低消費門檻 |
|---|---|---|
| 核心問題 | 銀行最多想給你多少? | 你至少要花多少? |
| 適合對象 | 消費力中等偏低者:不易觸頂,能完整享受高回饋。 精算型消費者:懂得搭配多張卡。 | 消費穩定且達標者:能輕鬆跨過門檻,享受更高回饋。 |
| 地雷對象 | 消費力高者:刷超過的部分回饋驟降。 | 消費不穩定/偏低者:可能永遠享受不到廣告上的高回饋。 |
實用建議:
- 精算口袋法:將不同消費分配給不同卡片。例如:
* 用一張「低門檻/無門檻」卡來支付日常小額開銷。
* 用一張「高回饋但有上限」的卡來支付特定大額開銷(如保費、網購),刷到上限就停。
* 用一張「無上限」卡來處理所有超出上限後的消費。
- 檢視帳單:拿出過去三個月的信用卡帳單,計算自己平均每月消費金額與類別,再回頭對照心儀卡片的「門檻」與「上限」,這是最準確的選卡方式。
- 問自己:我是「懶人刷」還是「精算刷」?懶人就選無門檻、無上限的卡;喜歡研究優惠的,就能利用有門檻、高回饋的卡賺更多。
總而言之,「上限」是銀行給的緊箍咒,「門檻」是你自己要闖的關卡。看懂這兩點,就能在琳瑯滿目的市場優惠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張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