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一次搞懂!信用卡「附卡」權益與「旅平險」保障全攻略
在台灣,申請信用卡時,除了自己使用正卡,幫家人申辦「附卡」也是相當常見的做法。同時,無論是正卡或附卡持卡人,用信用卡支付團費或機票,就能自動獲得「旅遊平安險」的保障,這是在地市場一項非常重要的隱藏福利。
第一部分:信用卡「附卡」申請教學
1. 什麼是附卡?
附卡是依附於正卡之下的卡片,由正卡持卡人為特定親友(如配偶、父母、子女)申請。附卡消費金額會全部計入正卡帳單,由正卡持卡人負責繳款。
2. 誰可以申請附卡?
通常限正卡持卡人的:
- 配偶
- 父母
- 成年子女(多數銀行規定需年滿15歲,但部分銀行可能要求18歲)
- 兄弟姐妹(部分銀行開放)
3. 申請附卡需要什麼文件?
- 正卡人資料: 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 附卡人資料: 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 申請書: 填寫銀行提供的附卡申請書,需正卡人與附卡人親簽。
4. 申請流程
- 線上申請: 登入正卡人的網路銀行或信用卡App,通常會有「申請附卡」的選項,依指示填寫附卡人資料即可。
- 書面申請: 填寫紙本申請書,連同所需文件寄回或親臨銀行分行辦理。
- 電話申請: 致電銀行客服,表明要申請附卡,客服會核對資料後寄送申請書,或引導至線上流程。
5. 附卡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 好處:
* 管理家庭開支: 正卡人可統一管理全家消費,方便記帳。
* 累積紅利/點數: 附卡消費合併至正卡,加速累積紅利點數或現金回饋。
* 共享權益: 附卡人通常也能享受正卡提供的優惠,如機場接送、免費停車等(詳見銀行規定)。
- 注意事項:
* 正卡人負全責: 附卡的所有消費、循環利息、年費,最終都由正卡人負清償責任。
* 信用聯徵: 附卡人的消費與繳款紀錄雖然不會獨立上傳到聯徵中心,但若正卡人遲繳,則會同時影響正、附卡雙方的信用評分。
* 額度限制: 正卡人可以為附卡設定消費額度上限。
第二部分:信用卡「旅遊平安險」與「旅遊不便險」權益解析
在台灣,這是信用卡最核心的附加價值之一,只要用對卡片支付公共運輸工具費用,保障就自動生效。
1. 保障如何啟動?
- 旅平險: 必須使用信用卡支付「全額」國際線機票或「八成以上」的團費。
- 旅遊不便險: 支付「全額」機票或團費即可啟動(各銀行規定略有不同,需詳閱條款)。
2. 主要保障內容(以市場上頂級卡為例):
- 旅遊平安險:
* 保障範圍:在旅途中因意外事故導致的身故或失能。
* 保障金額:頂級卡(如世界卡、無限卡)通常提供 2000萬至6000萬元新台幣 的保障。普卡、金卡則可能從500萬到1000萬元起跳。
* 保障對象:正卡與附卡持卡人及其同行的配偶與未成年子女。
- 旅遊不便險(實用性極高):
* 班機延誤: 延誤超過4~6小時(依銀行規定)即可理賠,每次定額理賠 5000元至20000元新台幣 不等,可用於支付機場餐飲、住宿等。
* 行李延誤/遺失: 延誤超過6小時或遺失可理賠,金額約 5000元至20000元新台幣,用於購買緊急必需品。
* 行李遺失: 保障金額較高,可能達 3萬至5萬元新台幣。
* 劫機事故: 定額補償,約 每天5000元至10000元新台幣。
3. 重要提醒
- 支付方式是關鍵: 一定要用「同一張」有提供高額旅平險的信用卡支付,不能用A卡買票卻想享有B卡的保險。
- 保障範圍不含國內旅遊: 大多數信用卡旅平險僅限「搭乘國際線航班」或「出國旅遊」才啟動,純粹在島內旅遊通常不適用。
- 附卡權益相同: 只要附卡人是用自己的附卡支付機票/團費,同樣能獲得與正卡人同等的保險保障。
- 主動登錄: 部分銀行要求出發前需到網站進行「旅遊登錄」,務必確認發卡銀行的規定。
總結與建議
- 辦附卡: 適合希望整合家庭消費、讓家人共享卡片權益的正卡人。申請前務必與家人溝通好消費界線,並可善用「設定附卡額度」的功能。
- 用旅平險: 出國前,務必用同一張提供高額保障的信用卡支付機票或團費。建議將卡片提供的保險權益說明頁面截圖存入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在本地市場,善用信用卡的附卡與保險權益,能讓您的理財與生活更便利、更有保障。申請前,最後一步永遠是詳細閱讀發卡銀行的最新權益手冊,因為優惠內容隨時可能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