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金回饋%數怎麼算?看懂遊戲規則才不會被騙
現金回饋不是辦卡時看到的%數那麼簡單,背後有許多「眉角」要注意:
- 認清「級距式」與「任務式」回饋
* 級距式:例如「每月一般消費滿5,000元,享1.2%回饋;超過5,000元的部分享2%回饋」。這表示你刷6,000元,回饋是 (5,000 x 1.2%) + (1,000 x 2%) = 60 + 20 = 80元。
* 任務式:例如「需綁定電子帳單並當月刷滿8,888元,才享有指定通路5%回饋」。沒達成任務,回饋%數就歸零或降到很低。
- 注意「回饋上限」
這是最大的陷阱!例如一張卡標榜網購5%回饋,但細則寫「每月回饋上限300元」。這意味著你每月刷到 6,000元 (300 / 5% = 6,000) 就封頂了,刷超過的部分通常只有0.2%~0.5%的基本回饋。
- 區分「一般消費」與「排除項目」
幾乎所有高回饋%數都不適用於「排除項目」,常見的有:
* 保費(但有些卡會專攻保費回饋)
* 預借現金、循環利息、稅款、學費、罰單
* 特定超商(如全聯、美廉社)
* 綁定電子錢包(如街口、LINE Pay)的消費,有時會被歸類為「電子支付」而非原通路,要特別注意。
市場實戰舉例:
A卡:號稱無腦刷2.2%,但上限300元/月。
B卡:指定通路(如餐飲、加油)5%,上限200元/月。
如果你每月總消費15,000元,其中餐飲加油佔5,000元。用A卡可拿滿300元;用B卡在指定通路可拿200元,其餘10,000元可能只有1%,共100元,總回饋300元。這樣看來,A卡反而更省事。
二、 保險與旅平險:刷機票或團費送的隱形保障
這是你用信用卡支付「全額公共運輸工具票款」或「80%以上國外旅遊團費」時,銀行免費送你的保障,不用白不用!
- 旅遊平安險(旅平險)
* 保障期間:從你刷票那天開始,到「搭乘的航班抵達目的地」後的幾個小時內(通常是3~24小時,依銀行規定)。如果是來回票,回程也一樣。
* 保障內容:主要是在「公共運輸工具」期間發生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失能,理賠金額從1,000萬到6,000萬都有,頂級卡更高。
* 市場常見權益:除了基本的旅平險,很多銀行會加送「旅遊不便險」,這在班機延誤、行李延誤/遺失時超級實用。例如班機延誤4小時以上,憑證明可申請定額理賠(如5,000元)或實支實付(如餐飲、住宿費用)。
- 其他相關保險
* 購物保障險:用卡購買的商品,在特定天數內(如30天)因火災、竊盜等受損,可申請理賠。
* 旅行團費險:如果因特定原因(如生病)無法出國,已支付的團費可以獲得補償。
💡 小提醒:這些保險的詳細條款、保額、理賠條件每家銀行都不同,出發前最好上銀行官網確認一下,並把信用卡客服電話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三、 紅利點數怎麼用最划算?四大聰明用法
紅利點數(或哩程)的價值在於「槓桿操作」,用對地方價值翻倍!
- 兌換航空哩程(CP值最高)
這是點數玩家的終極目標。將紅利點數轉換成航空公司的哩程,再用來兌換「免費機票」或「商務艙升等」。例如,飛一趟東京來回經濟艙可能只需20,000哩,但現金價要上萬元。同樣的點數若換成現金,可能只有幾百元價值。
- 折抵信用卡帳單(最簡單直接)
雖然簡單,但價值通常最低。例如1,000點折抵60元帳單,等於1點只值0.06元。建議除非點數快到期,否則不優先考慮。
- 兌換超商購物金 / 電子票證儲值金(方便實用)
可以將點數換成「超商現金抵用券」或為悠遊卡、一卡通儲值。價值通常比折抵帳單高一點,也很貼近日常生活。例如300點換100元超商購物金。
- 在銀行紅利平台兌換商品
銀行都有自己的購物平台,可以用點數兌換家電、3C產品等。技巧在於:不要只看商品,要計算「每點價值」。
* 計算公式:(商品市價 - 需自付金額) / 所需點數 = 每點價值
* 舉例:一台市價10,000元的吸塵器,需50,000點+自付5,000元。每點價值 = (10,000 - 5,000) / 50,000 = 0.1元。如果價值高於0.1元就算不錯的兌換。
總結:你的用卡策略
- 現金回饋派:選擇回饋%數高、上限符合你消費力、規則簡單的卡,老實拿回饋最安心。
- 點數玩家派:集中消費在累積紅利/哩程速度快的卡,並研究如何將點數極大化,換取免費機票或高價值商品。
- 旅遊愛好者:支付旅費時,優先使用提供「高額旅平險」和「完整旅遊不便險」的信用卡,保障比一點點回饋更重要。
希望這份解析能幫助你更聰明地使用信用卡,讓它真正成為替你省錢、賺錢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