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妥善保管卡片與個資
- 實體卡不離眼:消費時盡量讓卡片在視線範圍內,避免被側錄或盜刷。
- 不隨便透露個資:詐騙集團常假冒銀行、商家來電,要求提供卡號、驗證碼、身分證字號等,切記銀行不會主動索取這些資料。
- 定期檢查帳單:每月仔細核對交易明細,發現不明款項立即聯繫銀行。
2. 網路交易要謹慎
- 認明安全網站:網購時網址開頭應為「https://」並有鎖頭標誌,避免在公共Wi-Fi下刷卡。
- 啟用3D驗證:網路交易盡量開啟OTP動態密碼或生物辨識(如指紋、臉部辨識),多一層保障。
- 不點可疑連結:收到「刷卡失敗」「帳戶異常」的簡訊或郵件,勿直接點擊連結,應主動向銀行確認。
3. 防範常見詐騙手法
- 假冒銀行詐騙:來電顯示可能偽造銀行號碼,聲稱卡片被盜用,要求提供驗證碼或操作ATM「解除設定」——這絕對是詐騙!
- 一頁式網站陷阱:價格過低(如市價上萬的商品只賣1,000元以下)、限時優惠、貨到付款等,常是詐騙手法,收到商品可能與廣告不符。
- 釣魚簡訊/郵件:內容緊急且附帶連結,要求「重新驗證身分」或「更新資料」,切勿輸入信用卡資訊。
4. 善用銀行防詐功能
- 設定交易通知:開啟簡訊或APP推播,即時掌握每筆消費。
- 調降刷卡額度:若平時消費金額不高,可申請調低單筆或每月上限,減少被盜刷的損失。
- 綁定電子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透過Tokenization技術取代真實卡號,更安全。
5. 遇到可疑情況這樣做
- 立即聯繫銀行:發現異常交易,馬上請客服鎖卡並換發新卡。
-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提供詐騙電話、網站等資訊,協助警方追查。
- 保留證據:詐騙對話紀錄、網頁截圖、交易明細等,後續申訴會用到。
本土市場常見案例提醒
- 詐騙金額範圍:盜刷單筆常見幾千元到上萬元,小額盜刷(如500元以下)也需留意,可能是測試卡片。
- 假冒商家退款:詐騙集團聲稱「重複扣款」或「訂單錯誤」,要求操作ATM或網路銀行「退款」,實為詐騙。
- 拍賣網站詐騙:賣家要求私下用LINE交易、提供卡號,後續可能個資外洩或收不到貨。
總結:信用卡便利,但風險也存在。養成核對帳單、不透露個資、開啟交易通知的習慣,並隨時關注銀行發布的詐騙警示,才能安心享受刷卡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