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先看:一張表快速比較
| 項目 | 國內刷卡優惠 (一般信用卡) | 超商聯名卡 |
|---|---|---|
| 核心概念 | 銀行提供的「通路加碼」或「行動支付」回饋 | 鎖定單一超商品牌,提供「店內消費」最高回饋 |
| 回饋方式 | 現金回饋、點數(如:LP、Hami Point、P幣)為主 | 大多為該超商自家的「點數」或「現金折抵」 |
| 回饋門檻 | 常需登錄、有名額限制,或綁定特定支付(如:街口、LINE Pay) | 通常免登錄,刷了就直接享優惠 |
| 適用範圍 | 較廣,可能全市場連鎖超商都適用(7-11、全家、萊爾富、OK) | 較窄,僅限特定超商門市(如:國泰世華 CUBE 卡在7-11) |
| 額外優惠 | 可能結合行動支付,再享其他小額支付優惠 | 常有專屬的跨品牌優惠(如:咖啡買一送一、滿額折價) |
| 適合對象 | 經常在不同超商消費,或習慣使用行動支付的人 | 死忠於某一間超商,每週消費頻率高的人 |
深入分析:兩種卡別的特色與選擇策略
1. 國內刷卡優惠(一般信用卡)
這指的是銀行為了衝刺「一般消費」或「指定通路」業績,所提供的短期加碼活動。
👍 優點:
- 彈性大:一張卡可能同時在7-11、全家、萊爾富、全聯等都享有回饋,不用被單一品牌綁死。
- 回饋形式多元:回饋的可能是銀行本身的現金回饋,或是市場上通用的點數,運用更靈活。
- 常搭配行動支付:很多高回饋是透過綁定「街口支付」、「LINE Pay」、「全支付」等達成,支付過程更方便,還能疊加支付工具本身的回饋。
👎 缺點:
- 規則較複雜:最麻煩的就是「名額限制」和「需登錄」。熱門活動常常秒殺,沒登錄到就享受不到。
- 回饋上限低:通常有金額上限,例如每月回饋上限 100-200 元,對重度消費者來說不夠用。
- 活動會變動:通常是季度或短期活動,需要隨時關注最新公告。
市場熱門範例:
- 富邦 J POINTS卡:綁定街口支付於超商消費,享 3% 回饋無上限(活動需注意期限)。
- 台新@GOGO卡:綁定行動支付於超商消費,享 3.8% 回饋(需滿足特定條件)。
- 永豐幣倍卡:符合條件後,綁定行動支付在超商也有不錯的回饋。
2. 超商聯名卡
這是銀行與超商業者共同發行的信用卡,目標就是牢牢抓住你在該超商的每一次消費。
👍 優點:
- 回饋穩定直接:不用搶登錄,刷了就直接給優惠,最省事。
- 回饋率通常較高:在「指定超商」內消費,回饋率動輒 5%~10% 起跳,非常有感。
- 專屬優惠多:除了刷卡金回饋,常會有會員點數加倍送、鮮食/咖啡折扣、滿額折價等獨家好康。
👎 缺點:
- 適用範圍單一:這張卡的優勢幾乎只存在於那一家超商,去別家就變成「普卡」一張。
- 回饋多為點數:回饋的通常是該超商的「OPEN POINT」或「全家點數」,只能在體系內折抵消費,無法像現金一樣靈活運用。
市場熱門範例:
- 國泰世華 CUBE 卡:雖非傳統聯名卡,但其「趣旅遊」權益方案在7-11消費享 3% 小樹點(信用卡)回饋無上限,幾乎是市場上最強的通吃卡。
- 中信 ALL ME 卡:綁定中信帳戶並於7-11消費,可累計 Hami Point,回饋率最高可達 6%。
- 玉山 U Bear卡(已停辦但很多人持有):在超商/網通路消費 3% 現金回饋,是過去的神卡之一。
怎麼選最划算?你的消費習慣是關鍵!
🛍️ 你應該優先考慮「國內刷卡優惠」的一般信用卡,如果:
- 你是「遊牧民族」,今天去7-11,明天去全家,不會固定在同一家。
- 你已經是「行動支付」的重度使用者,習慣用手機付款。
- 你不怕麻煩,願意花時間關注銀行活動並準時登錄。
🏪 你應該直接辦「聯名卡」或鎖定單一超商高回饋卡,如果:
- 你是「品牌忠誠者」,公司樓下、家裡旁邊都是同一家超商,超過八成消費都在這裡。
- 你追求「無腦刷」,不想記那麼多活動規則,刷了就有優惠最簡單。
- 你非常喜歡該超商的點數生態系,會用來換咖啡、換商品。
小提醒與結語
- 價格參考:本土超商一杯拿鐵大約 55-65 元,一個便當 85-110 元,高回饋能幫你省下不少飲料錢。
- 支付趨勢:現在市場上的趨勢是「行動支付 + 信用卡」疊加回饋,威力往往比單純刷實體聯名卡更強。
- 權益會變:信用卡權益和活動每季都可能調整,辦卡前一定要上銀行官網確認最新優惠內容。
總結來說,沒有絕對最好的卡,只有最適合你生活習慣的卡。建議可以先盤點自己一個月在超商花多少錢、主要都去哪一家,再從上面推薦的幾張市場熱門卡中去挑選,就能把回饋輕鬆賺到手!